這張應該是目前還在發行的測試片中,發行最久,也最容易買到的。就功能上來說,它就像是瑞士刀,相當齊全,但每一功能都不是特別強。基本上,它是讓用家以聽的方式來調整,但會用儀器的話,還是可以調得更精確。
我在示範
Visual Analyser 軟體配合這張測試片的用法時,台中沈醫師認真地拍攝剪輯了錄影檔,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檔名為VA示範1與2):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0ByAzDzxAYXc3NGZHOTVoQmNLMm8?resourcekey=0-gb4Lyoj_uMD7qH56GxQAqw&usp=sharing
A─1,2很基本,在此不再說明。A─3的目的是讓人用聽覺判斷左右聲道平衡,也就是粉紅噪音(pink
noise)從兩喇叭中間出現。如果用以前我介紹過的 Visual Analyser 等量測工具的話,可以用頻譜分析來看頻率響應。但要記得,粉紅噪音本身的響應就不是平的,要做適當的補償才可以獲得正確的曲線。
A─4和5是單一聲道的粉紅噪音。配合 Visual
Analyser 可以用來觀察左至右及右至左的分離度狀況。但真的要調 azimuth/HTA的話,用這並不容易。
A6─A9是用來調抗滑的標準300 Hz mono 訊號。用聽的話,要注意除了 300 Hz 的主頻率外,有沒有高頻的失真,像是「滋」的聲音出現。A6是最容易循軌的,一般正常的唱頭/臂都不會有問題。A7和A8,開始會有失真出現是正常的,但要觀察左右聲道的失真大小是否接近。右聲道多的話,顯示有向內的測向力,在一般支點臂的場合,要加大抗滑力。如果左聲道多,就要反之。A9是很難循軌的一段,會跳針的話,也不必太在意。
用
Visual Analyser的話,就可以用頻譜分析功能,很清楚地看到左右聲道THD諧波失真的大小。如果大小差別超過1%
以上,就要調整抗滑或正切臂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這張測試片,有一些在壓片時,中心孔就有些不正。所以測量時,要把這因素考慮進去。
B1,4與8 也是循軌測試,可以分別用來測量調整外,中和內圈的側滑力狀況。大多數的唱臂,都沒有辦法把內外圈同時調至最佳狀態,所以要作取捨。既然內圈比較容易失真,那以內圈為主應該是合理的選擇。
B2與B3是用來測唱頭及唱臂組合的低頻共振點。先是橫向,然後縱向。用聽的話,就是在共振的頻率,會聽到1kHz
的載波會出現抖動的情況。一般人剛開始常會聽不出來,可能要練習幾次。用 Visual Analyser 就只要看頻譜,最高處就是共振點。
B5 說是用來調 azimuth/HTA 用的300 Hz的左右反相正弦波。意思是左右聲道加起來,如果變成零輸出,就是完全平衡。但是以前我說過,調整azimuth/HTA時,會影響到的還有串音(cross talk)及相位延遲差。所以,這軌只專注於
mono 的平衡上。而在多數唱頭,將串音調至最小,才是最佳的狀態。
但B5其實還有一個用途,就是用來微調抗滑。前面提到的 mono
的溝槽,唱針播放時只有水平方向的運動。所以,真的要講究的話,還得用左右反相的正弦波訊號,使唱針只有垂直運動的溝槽來測試。主要目的就是讓針桿在牽涉到垂直向運動時,不受到水平側向力的牽引干擾。例如:單純只有左聲道的訊號,從前方觀察,應該唱針應只有45度方向的動作。如果有向內的側向力,45度就會被拉到小於45度,如此一來發電機構也會感應造成右聲道有輸出。所以,如果用這軌將左右聲道失真調至一致,應該會得到最對稱的音場再生。
B7是20 Hz 到20 kHz的頻率掃描,可以用
Visual Analyser 測出唱頭/唱放組合的頻率響應。缺點是很短,才20秒,而且頻率間格隔比較大,所以掃出來的頻譜會有許多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