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18, 2015

Azimuth 的調整,Part 3

Jonathan Valin調唱盤系統Andre Jennings,他是用電子顯微鏡來調VTA,加上Dr. FeickertAdjust+軟體來調azimuth

http://www.theabsolutesound.com/articles/setting-up-a-phono-cartridge/


基本上他用來調 azimuth的方法是以我先前提到的 A 為準則。亦即追求最佳分離度/平衡。表面上看來,這方法似乎最理想。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有不少問題。例如側滑力/抗滑的影響,他沒有提到。而這些水平,側方向的力,是影響 stereo  信號再生的重要因素。

大家可以想想,mono 的音溝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是一般常見的同相 in phase單聲錄音,就是只有水平方向,左右的來回移動。如果是 out of phase, 反相的錄音,那就是音溝只有寬窄的變化,在播放時,如果沒有側滑力的影響,針尖只有上下的運動。但在有側滑力的情況,針間上下的運動就會受到干擾,影響到再生的準確性。

在播放 stereo 錄音的音溝時,針尖是左右和上下的運動都有的。側滑力的存在,就會影響到反相資訊的再生準確度。所以減少側滑力,是得到音場對稱的關鍵。尤其是音場左右深遠角落,正是反相資訊的重要指標。由此可知,側滑力的控制很重要,但這又是另一個 tough issue,有很多討論的空間 在傳統臂上主要是抗滑的調整。在直線正切臂上,因為針桿並不能完全平行於臂管,也有側滑的力出現,而且因為慣性質量比傳統臂大,所以更需要受到重視。我會另外再寫一段關於側滑力的討論。

當測量兩聲道的 crosstalk 時,用的測試唱片,是單邊溝槽有信號,另一邊平滑的音溝。所以,這是 stereo 的音溝。針尖唱它的時候,會有左右和上下的運動。因此,抗滑的大小,肯定會影響到測量的結果。以我的實際經驗,測量結果不但受頗大的影響,而且因為側滑力在唱片外緣和內緣大小會有變化,用這種方法,有時會調出令人錯愕的奇怪 azimuth角度。這也是我逐漸離 A準則的另一原因。

近年來,唱頭的製作精密度大有進步。針尖與發電機構之間的誤差角度不會太大。我目前是傾向於B準則,用顯微鏡等工具來追求唱針和音溝的密合,將最多的資訊取出來,即使犧牲一點音場的對稱,也還可用抗滑的調整,做一些補償。

至於如何因應不同唱片表面的傾斜度不同,還有在各種不同的唱臂設計,azimuth 和抗滑的調整如何最佳化,請看下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