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9, 2022

與聲音有關的一些陳年舊事之二:卡式錄音座及「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

 1970年代,卡式錄音帶正是盛行的時候。所謂「超弩級」卡式錄音座時代的源頭,應該是從  Nakamichi  推出 1000   700  兩型開始。第一次知道有這東西的存在,是聽到在中廣,週日上午的「音響世界」節目中,主持人(那時已經不是張繼高,確切名字想不起來)以相當多的時間描述 Nakamichi  1000  這機器的神妙之處,包括為什麼會是如此的型號 (定價為當時1000美金的天價)。此後,日本各主要音響廠家,也陸續推出高檔的卡座。例如 Teac, Akai, Technics等,都有代表作。

 

Technics  的三磁頭卡式錄音座,在那不久後在家中出現。當時我父親常與日本人有紡織機械技術的往來,這是他們回饋父親的禮物。機器還附了一盒示範音樂帶,其中一首曲子,是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次聽到這段音樂,就被它吸引住了。那時我的音樂口味都是跟著二哥走,心目中的英雄是 法國的  Paul Mauriat。這段音樂當時給我的感覺,很像是 Paul Mauriat  的演奏曲目(後來才知道 Paul M.  用了很多巴洛克音樂的點子),但有更多的巧思,還有之前我沒遇見的華麗莊嚴與典雅。

 

因為那時看不懂日文,還得要父親把片假名念出來,然後由當時在學鋼琴的大姊查出曲名。之後這曲名就在我幼時的腦中存了起來,而且也引發了我對古典音樂的興趣。那時的一個想法是:「對嘛,這才是厲害的古典樂!」比起我們當時老是被灌輸的那些給兒童聽的什麼「波斯市場」啦,「野玫瑰」啦之類的,實在高明太多了。但是,當時並沒有搞清楚,布蘭登堡協奏曲總共是幾首,那一段音樂又是出自哪一首。

 

到了高中時代,我自己才開始有錢買唱片了。高一時,第一次到博愛路上的歌林,就指名要卡拉揚(那時候我所知道的少數指揮家)指揮的布蘭登堡協奏曲。花了300元台幣,帶回家從頭聽到尾,雖有聽到似曾相識的影子,卻沒有 那段記憶中那段美麗音樂的exact match。在那時,以前的那盒示範帶也不知去向了,無法驗證是我的記憶有誤,還是示範帶中的版本,是把原曲通俗化的所謂古典新奏(當時  James Last  靠這招賣了不少唱片)。

 

到了高二下吧,在逛唱片行時,看到另一張卡拉揚指揮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封面卻不同。才終於知道布蘭登堡協奏曲共有六首,以前買到的是前三首。而那示範帶裡頭的,是第五號的第一樂章。

 

多年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唸書,常聽學校的古典音樂台。有次一個專家在分析協奏曲式,講到巴哈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後來協奏曲的前身。其中,又以第五號,是六首中曲式及結構最摩登的,遠遠走在當時的潮流之前。聽到這段話,我才恍然大悟,小時候聽到它時,為什麼有那種震撼的感覺。的確,對我來說,這曲子真的是不朽之作。即使聽過了N遍,還是歷久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