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部分已經提到,側向力存在時,由於不同唱頭的阻尼吸收程度不同,也許並不會使唱頭在播放時出現失真破聲的現象,但是其干擾是必然存在的。從數據上來看,圖1是將唱臂的抗滑完全關掉,所測得的分離度數據,可以看到兩個聲道的串音數值(L─>R與R─>L)差異很大,而圖2是在抗滑強度設定適當的情況,其它條件不變,串音差異就明顯變小,正常許多。
在測量串音數據時,所用的測試訊號,就是只有左聲道與只有右聲道的溝槽。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播放只有左聲道有訊號時,針尖會以45度角來回運動。在理想的情況,針尖無誤差地45度運動,這時唱頭左聲道的線圈會感應到訊號發聲。而右聲道的線圈與左聲道線圈呈90度直角,因此在完美的情況,右聲道不會感應到任何訊號。而實際上,由於在刻片過程與唱頭製作時,都存在一些誤差,使得少許的左聲道訊號會滲透過來右聲道。但是,因為左右聲道的線圈呈垂直90度,所以在完全沒有外力干擾,且針尖垂直於唱片表面時,兩聲道的串音值應該要非常接近───這個現象適用於絕大多數的唱頭,只有少數例外。將來在討論azimuth/HTA角度時,對此會有更詳細的分析。
而在沒有適當抗滑,播放時受到側向力干擾的狀況下,在上述左聲道測試時,會使針尖運動偏離45度角,造成右聲道感應出更多訊號。以圖1中,L─>R的─23.5dB來說,意思是只有左聲道有訊號時,右聲道測得比左聲道小23.5dB的訊號強度。而R─>L的─42.4dB,是只有右聲道有訊號時,左聲道測得比右聲道小42.4dB的訊號強度,這比L─>R的值要小很多。這兩數據的顯著差異,代表針尖在想遵循溝槽做45度角運動時,受到抵抗阻撓,而使角度有所偏離。
因此播放只有左聲道訊號時,針尖的運動會如圖3藍色箭頭所示。這是因為沒有抗滑,針尖一直受到來自內側溝槽向外的壓力,朝左下方移動時角度會受到橫向推擠而大於45度,朝右上方移動時,橫向推擠會使之小於45度,同時又受到已經被側向力壓縮的阻尼阻撓而移動幅度受到限制。而播放只有右聲道訊號時,針尖的運動如圖4紅色箭頭所示,由於針尖受到來自內側的壓力,朝左上方移動時,受到橫向推擠而大於45度,朝右下方移動時,橫向推擠會使之小於45度,又受到已經被壓縮的阻尼阻撓而移動幅度受限制。
反之,當針尖受到來自外側溝槽向內的側向力,例如抗滑太大時,也會產生類似但方向不同的效應。所以,側向力的存在,或許不一定會在播放時造成失真破聲,但從串音/分離度數據上仍會顯現出來,針尖在運動時,的確受到干擾,使得移動軌跡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