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8, 2021

「大」喇叭與「小」喇叭

一般所謂喇叭的大與小的分別, 主要是外型給人的感覺為主。體積大的喇叭,容易給人有價值感,自然可以訂出較高的價位。所以,從前面的討論,可以自然的推導出,各廠都要想法做出更高大的喇叭,來得到多方面的利益。而大型喇叭之可以賣得貴,主要是「硬體為上」,「船堅炮利」的思維在主導的價值觀。從外箱的成本看來,大喇叭是會用比較多的材料與做工。從發聲單體來看,主要是比較大,數目比較多,分頻線路可能複雜一些。但相對於較小型的喇叭,其售價究竟是否等比例而且合理地反應這些成本差異,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而大型喇叭,除了視覺上「有份量」的效果之外,在音質上的優勢在哪裡呢?主要在於低頻的響應,與產生大音量的能力。喇叭的箱體大,可以提供低頻單體足夠的空氣容量,得到良好的延伸。用了較大較多的單體或號角,就能發出大音壓而不會有失真的狀況。但是就像所有的工程問題一樣,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解決所有面向的方案。得到這些好處,就必然要付出一些其它方面的代價。例如箱體大,就容易使發出的聲波產生繞射。大型的音箱容易共振,就必須增加箱體厚度/質量來抑制,但這樣又會吸收能量,使得效率減低,造成後級擴大機的負擔。此外,使用大的單體,錐盆質量較高,就會有運動/停止相對遲緩的現象。多單體的話,又難以讓所有單體同時開始/結束運動。而且多音路的設計,分頻線路在分頻點附近一定會有相位失真等問題存在。因此,大喇叭用儀器測量起來,在一些關鍵數據上通常會比小喇叭差些。

還有一點要考慮的是,把高大的喇叭擺在小房間,要面臨的不只是視覺突兀或常見的低頻問題。特別是單體之間有相當間隔的喇叭,一定要有足夠的聆聽距離,各單體發出的聲波才會在接近一致的時間點到達耳朵。否則肯定會有先天上無法解決的相位不一致/時間差的問題,不可能得到最佳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