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0, 2017

Mono 唱頭調整抗滑的方法

Mono 唱頭調整抗滑的方法,基本上還是跟立體聲的唱頭一樣,播放300Hz 左右的測試軌,看THD%。但是不同之處在於,立體聲的唱頭,是看左右 THD% 的平衡。而 mono 頭的這兩個值,不管用多少抗滑,是一定非常接近平衡的,幾乎不會有左右的差異。這時,就要看 THD% 整體絕對值的大小,然後要用抗滑設定將這個值調到最小。

以下是用 Lyra Helikon Mono 唱頭 + Linn Akito 唱臂所做的 HiFi News Tracking Test#3 實驗。圖一是將抗滑完全關掉,圖二是在抗滑1的位置,圖三是在2的位置。可以明顯看到,抗滑太小或太大,整體THD% 都會升高。圖二是比較剛好的設定,THD%最低。

這個問題在去年三創的演講時,有位先生提出來。當時我是以理論來推導出,認為 Mono 唱頭應該要這樣調抗滑。現在終於有合適的唱頭,可以驗證當時的推論是對的。







Friday, July 28, 2017

ELP 雷射黑膠唱盤循軌測試

 用 ELP 播放 Hi-Fi News 測試唱片的8個循軌測試軌,目前的觀察:

1) 播放時諧波失真也是普遍存在,所以這些失真的來源並非因唱針與溝槽摩擦而產生。觀察 TESTS#1到4,比起抗滑/側向力調整得好的唱頭/唱臂,失真率並沒有較低。

2)強度高的訊號如 TEST#4,ELP 也是會有嚴重失真,可見內部的雷射換能機構還是有遲緩的弱點。但優點是完全不會有跳針現象,而且左右波型都還相當平衡。

3)從 TEST#3 到 #4,失真的差異很大,猜測是剛好超跨過了 ELP 循軌能力的 threshold。

4)從 TESTS#5,6,與7看來,內外圈的差異相當小,較一般支點臂 consistent。

5)頻譜裡有些奇怪的雜訊,應該是唱片表面灰塵造成雷射的反應,判讀時應該將之忽略。



TEST#1

#2

#3

#4

#5

#6

#7

#8



Wednesday, July 19, 2017

測量「唱臂本身」的共振特性

Adjust+ 軟體,其中一個測試功能是測量「唱臂本身」的共振特性,用的是 50 到 500 Hz的正弦波掃頻。這與它另一功能,測量唱頭/唱臂組合的低頻共振點是不同的,用的是 30 Hz以下的頻率。

但是,既然必須要靠唱頭來播放測試唱片,所測出來的共振特性,唱頭的因素還是無法避免。以下是同一唱臂,Thales Simplicity ,裝了3個不同唱頭得到的結果。前2個是懸吊較硬的MC唱頭,第3個是軟懸吊的MI唱頭。可以看到,不同頻率上下變動的頻繁程度,還是有相當的差異。







Sunday, July 9, 2017

用空白片或LD片來觀察的話,若是線型接觸針,抗滑會調得太小

今天下午到友人處聽他的系統,又遇到了抗滑調整的問題。再次驗證,用空白片或LD片來觀察的話,若是線型接觸針,會調得太小。調整到較佳設定後,聽感有截然不同的改進。
用示波器與頻譜儀搭配有正弦波測試訊號的唱片,是目前所知,最佳化(optimize)支點臂抗滑,與正切臂側向力的最直接方法。因為這可以觀察到,針尖在測試片溝槽運動時的受力方向。以下是用 Linn Akito 唱臂與 Lyra Dorian 唱頭播放300Hz正弦波的實驗。
圖一是將抗滑完全關掉,可以明顯看到,紅色(右聲道)正弦波型的缺陷,以及頻譜裡右聲道諧波失真遠高於左,代表針尖左右運動時,與位於外側的右邊溝槽有脫離現象。圖二是將抗滑調到最大,變成綠色(左聲道)有類似的問題,代表針尖與內側左邊溝槽有脫離現象。圖三是調到適當的強度,不但波型都圓滑正確,而且頻譜顯示,高階的整體諧波失真都變小了。
示波器及頻譜儀軟體是免費的,只要有一張像 HiFi News 測試唱片裡有 300Hz 正弦波測試訊號,就可以很清楚明白地看到抗滑的需求。還有疑問者,請直接私訊,我很樂意解答。








Tuesday, July 4, 2017

用「類」方波測試唱頭與 ELP的結果之一




第一次用友人 Allen Lue 送的測試唱片裡的類方波來測唱頭。目前發現,比起頻率響應測試,這似乎更可以解釋為何不同唱頭有明顯的音質差異。這裡只列出右聲道的測量結果,左聲道的結果類似。

測試顯示的示波器波型,當然是越接近右上圖的原始波型越好。而測量出的波型,基本上就是反應了,從上方向下看時,唱針的運動軌跡。測量的結果,目前可以觀察到的幾個重點:

1)London Reference 與 Lyra Kleos 在 20多 kHz都有共振/震盪的現象,這可以由1000 Hz方波上升及下降後,各來回小波動有10多次推算出來,因為1000 * 20 = 20000。兩個唱頭的主要差異所在,似乎是劇升/劇降盡頭的 overshoot,London Reference 比較小──或許這可解釋它超快的暫態聽感。

2)Grado Statement 2 沒有上述這些小波動,上升及下降之後的行為與其它二者相當不同。有可能是阻尼效果特別好?還是橢圓針無法進入狹窄的尖窄處所以不引發高頻震盪?也可能是懸吊設計與別人不一樣?也許正因為少了超高頻的震盪,這個唱頭聽起來與其它兩個唱頭不同,大音量有特別「穩定」的感覺?

3)三個唱頭裡,如果把震盪部分去掉,得到的波型,最接近原始波型的應該是 London Reference。Lyra Kleos的橫向部分比較斜,而 Grado Statement 2 在尖端處好像稍有鈍化傾向。

4)ELP的響應整體都鈍化了,或許這就是向來覺得它高頻細節少的原因。

5)頻譜部分還看不出頭緒,要再研究。


London Reference


Lyra Kleos


Grado Statement 2




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