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9, 2022

對視覺聽覺靈敏程度的極限應有之體認

 在過去,因為沒有平價且容易取得/使用的USB顯微鏡或電腦工具,用肉眼把一些參數調至看來直/平後,就只能靠聽覺來判定如何再微調。包括幾年前的我在內,大多數聽黑膠的人士,在未曾用顯微鏡觀察唱針或實際以儀器量測過唱頭的特性之前,都是以肉眼可見的一些「非直接」指標,例如唱頭外殼,唱針針桿,唱臂高低等,來做調整設定。這樣的方法,其實是基於很多在實際上往往不成立的假設。例如,以唱針針桿來調整 azimuth/HTA或循軌切線,是基於針尖安裝是完全正確的假設。但就如同前面所提到的幾個例子,由於製造誤差存在的普遍性,用這樣的方式幾乎無法得到最佳的設定。

同時,據我自己的經驗,即使被稱為是金耳朵的人,聽覺還是常會被騙。況且,既然是人,主觀因素,或者更容易陷入的「安慰劑」(placebo effects)效應,都很容易嚴重影響判斷力。舉例來說,人耳對頻率響應的平直與否,事實上非常遲鈍。像圖1中的唱頭頻響曲線,是我在美國的朋友所用的唱頭上量得的。在我測量之前,他聽了半年以上,都沒有覺得異樣,其他人也只是覺得高頻少了些。等到看了數據,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唱頭有問題。

還有,比較圖2與圖3,這是分別從唱頭左側及右側分別觀察到的景象。可以明顯看出有一側針尖,與唱片接觸的線型部位已經磨損,但這位友人目前都還在繼續使用。所測出的THD數據,顯示磨損那側的聲道失真高很多,但聽起來也只是稍有不對而已。大部分去聽過的人,也都沒有表示有何異狀。

甚至交流哼聲,大多數人判別的標準,只是把音量開大些,沒聽到60Hz的聲音就沒事。但即使人耳沒聽到,很多時候交流聲訊號還是存在的。用更好的接地方式把這些都消除了,黑膠播放時的背景安靜度,就會大幅提升。例如圖4顯示(10Hz的是自然共振,請忽略),即使測量時聽不出哼聲,用頻譜儀一測,還是看到60Hz的成分。圖5就是把唱臂確實做好接地後,60Hz的雜訊就消失了,聽起來音質也更上一層樓。

另外像是轉速,大多數人還是用眼睛來看日光燈下,測速碟上的深淺線條來判定。如果用工業界標準3150 Hz的測試訊號,然後用手機或電腦量,幾乎都還可以再調得更準些。在我用此方法測量過的幾十個唱盤裡,只有極少數是完全不用再修正轉速的,而且有些偏差程度之大,令人嚇一跳。然而大多數用家自己聽了很長的時間,也沒有感覺有何不對之處。

舉了這些例子,就是要讓大家瞭解,人的感官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只是要「好聽」,那當然是無所謂。但若要發揮黑膠媒體本身以及所用器材的全部潛力,光靠視覺和聽覺,肯定是不夠的。尤其近年來各種電腦/手機軟體及顯微鏡等工具越來越普遍,只要剛開始投入一些時間的學習過程,以後就可以得到音質上相當明顯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