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6, 2022

ELP雷射黑膠唱盤的音質

 講到ELP,不得不提到的是,唱片雜音。ELP 在播放大多數的唱片時,唱出的表面雜音比調校正確的傳統唱盤,要來得「多」,來得「大」,這幾乎是每個聽過它的人的第一印象。所謂的多,就是本來在傳統盤上,唱起來沒什麼爆裂雜音的唱片,在ELP上放,就可能出現多到令人無法接受的雜音數量。而且,雜音的「顆粒大小」與響度,相較於傳統盤,比例要大上很多。如果要分析原因,大概可以歸諸於:

1)雷射不像一般唱針尖,可以把部分灰塵等雜質給「推開」。

2)雷射讀取,是用一個圓形的小點,而針尖與溝槽的接觸面是幾十倍的長條型或橢圓型。所以雷射讀到灰塵及雜質時,被其影響的比例,會大很多。

3)如前所述,雷射讀的溝槽部位是較高,接近表面的地方,而稍高價位的唱頭,針尖大多是唱接近底部。也許較大的灰塵及雜質比較容易「卡」在高處?

ELP的說明書,特別強調用家一定要用洗唱片機來清潔唱片。而根據我的經驗,不但要洗,而且最好要在唱之前洗。有時才洗過幾天的片子,傳統盤唱起來很好,但ELP唱起來就問題重重。有人會說,雜音對他/她不是問題。但是,關鍵還在於,沒洗乾淨的唱片,會嚴重影響ELP的播放音質,少掉很多小音量的重要細節。更有甚者,如果灰塵或雜質顆粒比較大,ELP還會「跳針」。它的跳法,事實上與普通盤相當不同。不是卡在同一圈音溝或跳到隔壁溝,而常常是導引的雷射「迷失」了,而需要在某些距離外,才重新找回正確路途。所以,很可能會漏掉不小的一段音樂。

幾年前ELP剛到家裡,消息傳出去,就有不少朋友及好奇的人士到台北家中來。但大部分人,尤其是有玩黑膠唱盤經驗的,聽到它播放時的雜音及音質,沒幾分鐘就大大地搖頭。判定ELP沒有資格作為 Hi-End 的音源。不少人與我在台北使用的傳統唱盤做A/B比較後,指出下列幾個問題:

1)音樂似乎變得缺乏生氣與動態,有些平淡無味。

2)音場變淺變窄,3D的感覺減少。

3)空氣感與微小訊號的細節變少。

當時因為我的主要唱放沒有mm輸入,而用較低價的備用唱放,以上這些缺點的確相當明顯。而多數人在作了如此結論之後,也沒有耐性再仔細地去多試聽與思考。其實,即使在當時ELP尚未升級之前,它在播放密度較低,也就是編制小的的音樂時,單一樂器/人聲的低失真度,質感與紋理,就已經是傳統盤比不上的。從這個觀察,我深深地體驗到,傳統盤播放時,先天上受到機械性摩擦與共振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Joan Baez 年輕時在 Vanguard的現場錄音,特別是音量小,伴奏簡單的幾首歌,用ELP播放,會讓我有在聽母帶的錯覺──但先決條件是唱片要剛洗過,而且要洗得超乾淨。

在經過升級之後,上述的缺點得到相當大的改善,明顯地縮減了與傳統盤之間的差距。這時,多數人來試聽時,如果我先用ELP,常得到的反應是,「聲音很好,改進了很多」。不過,再用傳統盤放同一唱片,就會說:「還是傳統盤比較好」。我自己對升級後的初始印象是,感覺像是照片或螢幕的粒子變細了,然後顏色的彩度也增高許多。

但是,就如測量的數據所顯示,ELP的高頻還是有些衰減的感覺。也可能因為如此,比起傳統盤,音樂顯得「扁」而缺乏生氣。這就讓我想起多年以前,比較直接驅動唱盤與高級皮帶驅動盤(如:Linn LP12)的差別一樣。直驅盤的聲音,就是比較平淡無味。難道這與ELP雖是皮帶驅動,但也用了伺服控制有關?

最近,感謝博承的陳先生讓我借用他收藏的 Goldmund PH3 唱放,它有極高水準的mm輸入,而且可以調整阻抗及容抗負載。在試驗之後,我用了50k 的阻抗,容抗為050k 比一般常見的47k 還高,所以增加了高頻的延伸,對動態也多所幫助。例如,Harmonia Mundi 的古匈牙利舞曲,除了音場比傳統盤窄淺之外,開闊輕鬆和律動的感覺,肯定不會落後。

ELP在音質上的原有優點,升級之後也更凸顯出來。單一樂器/人聲的低失真,質感與紋理(texture),在聽小編制的樂曲,如奏鳴曲, 四重奏奏,室內爵士等時,引人投入音樂的程度,甚至可以超出高價傳統盤。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聲音要點,包括

1)鋼琴的高音,特別是最高的那個八度,通透感足夠,敲擊聲比例正確,近似母帶或數位音源,而不會像傳統盤有點「柴」,類似木琴的感覺。

2)弦樂的摩擦感不誇張。加了弱音器時,纖細婉約而柔美,令人印象深刻。Starker Mercury 的錄音,在傳統盤聽,總是感覺大提琴質地粗了些,但ELP就不會如此。

3)人聲,尤其是女聲,在清唱或簡單伴奏的場合,是ELP的最強項。友人陳醫師(alc)帶來 Chesky 出的Rebecca Pidgeon專輯 Raven裡頭,  Spanish Harem 那首歌,從極低真的 Quad 靜電喇叭播放出來,人聲的仿真度,可以到令人起雞皮疙瘩的地步,這是傳統盤辦不到的。

低頻方面,ELP的特性是乾淨,完全無膨脹鬆弛的問題,但在爆發力及延伸方面略差。所以在聆聽大型管弦樂總奏時,欠缺了撼動人心的力量。淡水王醫師帶來試聽的,飛利浦所出, 孔德拉辛指揮的天方夜譚,在精巧的木管對話樂段,ELP的表現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樂器的表情相當引人入勝,活生感甚至略勝傳統盤一籌。但在大規模總奏時,就會令人回到現實面,除了空間細節變差,低頻也有明顯的 congestion (遲滯不清)。

這些年我歸納出來,要得到ELP最佳的音質,一定要注重以下幾點:

1)震動控制,包括 避震及抑震:原廠強調,ELP因為與唱片表面不接觸,所以沒有迴授的問題,但以我的使用經驗,用了氣浮避震還是有非常大的音質改進,尤其在音場深度及空間的細節方面。而且,ELP本身運作時,產生不小的震動。所以如果使用可以抑振的配件,對聲音也會有正面的效果。要是能用到高價的主動式抗震平台,我的推測是,ELP的音質可能會令人刮目相看。

2)高品質的mm唱放:如前文所說,最好是高頻延伸極佳,可以調整阻抗的機種。當然,要是ELP的機型是本身已經有放大到CD輸出程度的信號,就不是問題。

3)唱片一定要洗得極乾淨,且最好是用超音波,在播放之前洗。洗過的唱片,即使放在封套內,過了幾天就會又出現雜音連連的狀況。

4)雖然說明書沒提到,但還是要把它調整至完全水平。

5)可以嘗試用不同的VSO來改變雷射讀取位置。目前我的感覺是,-1的位置聲音較好。


自從我購入這台ELP之後,它在音質上的表現一直讓我感到非常地矛盾。一方面,它在「低密度」音樂的表現相當地優秀。撇開雜音較多的問題,單一樂器或人聲的音質準確度,往往可以超出傳統唱盤。然而,隨著樂器/人聲的數目增加,它的解析能力就開始出現落差。尤其是空間感與層次感方面,即使經過最新的升級,還是落後傳統盤不少。特別是複雜的樂段,細節少了很多。

在最好的狀況下,它的低音染特性可以極接近母帶,避免了因為摩擦與機械性共振所引起的問題。所有的傳統盤,都會有這種音染,差別只是多寡的問題。這是物理學的定律鐵則,無可避免。從這角度來看,聽了 ELP,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如何把傳統盤做得更好,調出更小的失真。所以,ELP可以是很好的工具,用來作為持續改進傳統盤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