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 2015

皮爾金組曲中的蘇爾維格之歌

應該有不少人和我一樣,由於人生中的一些事件與經驗,而把某些音樂與這些記憶永久地結合在一起,成了制約反應。只要聽到了某一段音樂,腦中就自然地浮現出伴隨的影像,聲響,甚至氣味。

聽到葛利格的皮爾金組曲中的蘇爾維格之歌(Solveig's Song),我的聯想是什麼?答案是夕陽從老教室的窗戶照進來,灰塵粒子在光線裡漂浮旋轉,課桌椅搬動的聲響,兒童們的吵鬧喧囂,還有自來水灑在老舊水泥地與灰砂等混合後的氣味。

這是我在中山國小唸書時,放學前掃地的情景。打掃時,老師總要大家把椅子疊到桌上,然後將課桌椅推到教室後方,然後灑水在地面上減少飛灰,再開始把每天都不斷出現的沙土掃成一堆。老師不在場的話,總不時會出現同學用水互潑或拿掃把打鬧的狀況。這時,外面的擴音器,常常出現的音樂,就是蘇爾維格之歌。從戶外歷經多年風吹雨打,破舊的鐵皮號角傳出來(現在我估計頻寬大概只有從100 3000Hz 吧),悶悶的無法辨認何種樂器演奏的旋律,然後伴隨著老師講話插播和無時不斷的唱片背景雜音。在我那時聽來,不覺得優美,反而有些詭異不祥的感覺。身為班長,擔心的是打掃夠不夠乾淨,清潔評比的評分員來看的時候,會否看到哪裡有重大缺失。然後,若有同學吵架鬧事(尤其天熱時放學前大家都會比較 grumpy),還要想法在導師回教室前平息事端。否則,可能會怪罪到我身上來,使我放學回家後整晚心情惡劣。

當然,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樂曲。到後來國中時代,家裡買了一套讀者文摘出的世界名曲集黑膠唱片,大姊在聽到這曲的時候,我抄下原文名查了音樂辭典,才弄清楚那一段曲名。後來,高中時代,買了卡拉揚指揮的皮爾金全曲,才瞭解了這段音樂在整個組曲中的角色。大學時代,因為普洛唱片的劉老闆(現為音響論壇總編)的大力推薦,又買了發燒片的 Decca 錄音,Øivin Fjeldstad 指揮的版本。在美國密西根唸書,又買了同錄音的 二手London 版。


但是多年來,我自己在播放的時候,卻多只聽組曲的前半部,沒有太多意願放到後來的蘇爾維格之歌。確切原因也說不出來,也許就是這音樂引起的回憶,並不完全是愉快的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