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7, 2015

Furutech 黑膠唱片消磁器


http://www.theabsolutesound.com/articles/furutech-demag-lp-demagnetizer/

我在許多年前就買了這台機器。

根據廠方的資料說明,製造黑膠唱片用的黑色顏料,都帶有一些鐵質,所以有小小的磁性,播放時會影響到低輸出MC唱頭的性能。所以,把磁性消除的話,可以改進音質。

我的使用經驗頗為正面。唱片播放起來,會感到背景(不含表面雜音)更安靜,且高頻格外細膩。讓人更專注在音樂上頭。

若黑膠收藏多,又有閒錢的話,可以考慮投資。和一些價位荒謬的線材比起來,其實不貴。而且,它也可以用來將CD及線材消磁。

Tuesday, December 22, 2015

Tools and Tweaks#12:用 Magic Eraser Sponge (魔術海綿)刷唱針

請看以下這兩張前後照片。第一張已經用了各式毛刷,還是無法清乾淨黏在針尖的東西。用魔術海綿刮兩下,效果如下圖。

有人怕會把唱針刮斷,其實不必擔心。它牽引唱針的力,保證比在唱片表面唱的時候小。而且,以前 Linn 的老闆,不是還主張用打著火柴的砂紙來刮唱針嗎?我自己以前也試過。

還有,第一張是因為常用液態的清潔方式,才黏了許多污垢,很難清乾淨。建議各位盡量避免用溼式的方法來做唱針清潔。用魔術海綿時,也不要再沾水。



Stylus Shots: Benz Micro LP-S

Both samples look quite similar to my Lyra Delos's stylus in terms of shape and mounting method.

SRA~=90 degrees when shots were taken.





音響調音基礎概念,Part#7:救命!作了理論上應該是較正確的調整,反而變難聽了

現有系統中,換入一個好的器材,或作了方向正確的調整,在很多時候,一開始聲音是會變「難聽」的。在最佳化(optimization)的過程中,這是很常見的。

再用台灣最高峰的例子來說明:本來,系統的狀態,經過之前的一系列微調,可能是在七星山峰附近了。現在,一下子可能到了玉山山腳下。其高度,可能低於七星山頂。但是,經過再一系列的微調,卻很有可能達到之前未有的更佳狀態。

近來,在幾個朋友家試著幫他們設定SRA~=92度。有的人聽了馬上同意,獲得相當的改善。有些人則認為,以前習慣的聲音,低頻少了,高頻瘦了,就放棄,又回到之前的設定。其實,這種比較精確的調整,很可能會暴露 1)有些唱片的錄音缺點,和/或 2)系統原存在的缺失,如唱放阻抗匹配的問題。

例如,有人用某幾張LP來調整喇叭,但也許這些是多麥克風的錄音,相位本來就很亂。如果再加上唱頭的頻率響應等特性有偏差,那把SRA調好了,變難聽幾乎是必定的。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訓練自己的頭腦,不要憑直覺反應來作判斷。從難聽之中,去分辨出哪些是屬於主觀的,與音色,音像高度,「低頻量感」等次要因素有關,這些較容易藉其它途徑來改變。哪些是屬於客觀的,與失真,安靜度,情報量,等重要的指標有關。

如果理論上應該是正確的方向,但因一時不好聽就隨便放棄掉,很可能就錯失掉登上最高峰的機會。


Friday, December 18, 2015

圓山展場的電源波型

在 PS Audio 的展出單位,用P10電源工廠的示波功能看到的。


這是現場的供電:




經由P10重新產生的波型:




前後的差異: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15

第一次在台灣展場看到SRA~=92度:「田昌政類比音響」的展出。

剛進去房裡,就覺得鋼琴獨奏的聲音特別清脆,傳真度高。像是我習慣的SRA在92度附近的音質特色。然後開始詢問,才知道田先生本人的確是以顯微鏡,調至SRA~=92度為標的。

音響論壇的劉總編在FB說這裡的小提琴聲特別委婉動人。根據我經驗,應該也是與此有關。





ELP 雷射黑膠唱盤的測量數據,用以補充預定 2/1/2015刊出的評論文

我用了前一陣子買的 Adjust+  軟體及測試唱片,作各種數據的測量。

這是頻率響應。ELP 從 10  KHz  之後,有些衰減的跡象。是不是應該用可調等化曲線的唱放(像 FM Acoustic 的)來修正,高頻的細節會多一點?






原本以為 ELP 分離度的數據會很好,但是並非如此。MONO 的平衡只差 0.1 dB 是很好沒話說。相位角差2度而已,也算很厲害。但 cross talk 的數據令人失望,類似唱針逆時針尖歪了的結果。也許我再用其它測量方式再確認一次。






THD (總諧波失真)看來尚可,但見過不少唱頭比它好。




轉速測出來竟快了 0.1% 。穩定程度倒是超好。
 






Friday, December 11, 2015

音響調音基礎概念,Part#6:如何發出「蔘仔聲」?

小時候,人蔘是極高貴的補品,所以形容某東西很貴,就叫「貴蔘蔘」。

音響界,有不少人以「蔘仔聲」來形容高價器材的聲音。的確,貴的器材,聽起來真的會與平價機不一樣。但是,如我常說的,器材(除了喇叭之外)之間的聲音差異,終究主要是電源與震動控制的不同而已。

當然,貴的機器,廠方一定是花了不少功夫作所謂的「voicing」,就像是鋼琴等樂器的調音一樣,但主要也就是在電源和震動控制上面做文章。說穿了,就是改變各種諧振特性和電源濾波方式。

所以我常勸一些發燒友,聲音要升級的話,投資在一些相對便宜,在根本上可以改進電源與震動行為,而且有實在的工作原理,但看起來不sexy的器材。其使用結果,幾乎無例外的都可以發出所謂的高貴音質。例如 PS Audio 的電源工廠(Power Plant),Vibraplane 或 Newport等廠的氣浮避震,甚至頗貴的高科技伺服控制的主動抗震平台,雖然不便宜,但比那些貴到不可思議的器材/墊材/線材,要合理多了。在聲音上的投資報酬率,不知高出N倍。

但是,聽從我建議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願意花不像話的大錢,去買外觀富麗堂皇的器材,而放在極高價但沒什麼實質減震效果的音響架。用牆上出來,充滿雜訊且波型扭曲的糟糕電源去驅動它們。

所以,我的結論是,大部分人,玩音響是用眼睛看的,而不是用耳朵聽的。

Monday, December 7, 2015

音響調音基礎概念,Part#5:數量級的概念之1──孰輕孰重的考量

在科學及工程的領域,很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在眾多不勝枚舉,會影響結果的因素中,判斷哪些是最重要的,要先去下功夫解決。不然,主要的問題不解決,卻去花精力在次要或效果在幾個次方以下的因素,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會誤入歧途,自以為有大發現,卻只是看到枝微末節的小變化而已。

在調音響時,如果沒有這些概念,就常會花很多的金錢和精力,但在原地打轉,沒法達到新的境界。

舉例來說,很多人的系統,喇叭與房間的交互作用不理想,頻率響應有嚴重的突出或凹陷,超出 10dB 以上。但卻不去花一些精神想法解決,而寧可花很多錢去換器材,線材。但所有的器材,在可聽的頻率範圍,頻率響應幾乎都不會有大差別的。尤其是線材,要到了 MHz 的頻率,才可能會有些響應的差異。它們在可聽頻率所改變的,都是諧振與泛音的特性而已。

就像是馬路上破了個10公尺深的大洞,卻用一顆顆幾 mm 的小石子去鋪在表面,完全觸碰不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Thursday, December 3, 2015

使用 SMARTractor:在支點臂安裝唱頭時,哪種循軌切線最好?

MF 在這裡討論了各種切線的特性:
http://www.analogplanet.com/content/uni-din-versus-l%C3%B6fgren-b-just-clarify#HZV0rIUMxRe5ZmY3.97

我最近開始用 UNI─DIN,據 SMARTractor 的說明書 (中文版是我翻譯的),這切線最適合聽古典樂,因為內圈的循軌失真比其它幾種要小。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結論。但主觀上,終曲時,循軌似乎是有好些。

比起 SRA,Azimuth ,與抗滑,循軌角對聲音的影響,相對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