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15, 2016

找尋破聲根源的迂迴過程,PART#2,11/15/2016

主人請老師傅清了唱針。看來是乾淨多了,但針尖似乎還是有疑似磨損的問題。聽起來聲音是不太會破,不過高頻訊息量感覺少了。THD% 顯示左聲道接近8% ,右聲道差不多 9%。但其中約5%是2次諧波失真,所以可能耳朵聽不太出來。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6

詳細又有教育性的唱頭說明書:EMT

除了規格之外,還解釋了各個參數的意義及設定方式。裡面也特別提到VTA與SRA的差別與關連性,還特別強調SRA比較重要。

In addition to specifications of the cartridge itself, the manual also explains the meanings of key setup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recommended method in getting them right. It even goes to the extent of emphas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TA and SRA, also arguing that the SRA is more crucial than the VTA.





找尋破聲根源的迂迴過程,11/9/2016

(感謝同行的L先生及C先生的參與與協助)

昨晚被邀至板橋 figure out 為何一台唱盤播放唱片時常有破聲。這是第一次去這位先生家,在沒見到系統之前,我猜測八成又是抗滑的問題。

測試前,先試聽一下,果然破聲相當普遍,鋼琴聲稍大就出現了。接上電腦用 Visual Analyzer 看,300Hz 測試訊號顯示,從50 micron 的強度,失真就很高,同時右聲道THD高出左邊很多,有5倍以上───在一般狀況這就是抗滑太小的典型現象。但是,嘗試把抗滑調到最大或完全沒有,得到結果都類似,這時有點懷疑唱臂抗滑裝置是否有問題。不過,用無溝槽唱片測試,唱針居然都不太動,顯示抗滑有效果。但為何左右失真差這麼多?是因為循軌誤差很大嗎?用尺規檢查,唱頭安裝角度是有些偏差,修正之後再測,結果還是類似。

接著用 Adjust+ 測一些唱頭的健康指標。發現分離度不佳,左右串音差異很大,而且絕對值才─25和─18附近。看頻率響應,發現高頻有些許異常現象。再看整體THD,竟高達9%左右 。這時,開始懷疑唱頭可能有些問題。

用顯微鏡看,發現一些奇特的現象。(BTW,針桿是鑽石材質的。)


右側:



左側:



右側:



下方:



看起來,針尖除了最尖端,其它部位都被某種物質包覆住了。所以小聲時還好,但大聲時,溝槽較寬深些,包覆物就會與音溝摩擦,產生不該有的失真訊號。至於為何會變成這樣?用家說,唱頭剛來還新的時候,聽起來沒問題,但2年之後,開始出現破聲狀況。猜測可能是,固定針尖的膠質發生變化,失去固定效果,使得針尖逐漸凹陷,或者膠質融化流下,覆蓋了針尖。

Tuesday, November 1, 2016

檢查相當新的 Ortofon A90 針尖

該型已經停產,這是朋友買到的存貨,用了2個月左右。

雖然用得不久,也是蠻髒的了:



清潔後:



線桿夾角是常見的110度。高倍率看起來,固定針尖的膠水有點快沾到針尖接觸唱片部位:




用錄音帶當轉盤皮帶的注意要點之一

朋友借我A牌唱盤來測試/評論,它是以盤式錄音帶來當做傳動皮帶。剛開始測轉速時,除了太快,需要調整之外,在修正後,還看到顫抖率(flutter)很高。擺動的灰色區域大到差不多是老惰輪傳動盤的程度:

 用肉眼觀察皮帶的運動,發現有一週期性的區域,造成轉動不順暢。拿起來一看,原來就是錄音帶接起來的地方,有一小截膠帶,稍稍厚了一些,形成突出。把皮帶翻轉過來,膠帶朝外,再測一次,就好多了,顫抖率降到原來一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