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一些人在說,那時代的唱片沒有 16 kHz 以上的高頻。其實從理論上想就知道不太可能, 因為在那個年代,CBS STR 112 等測試唱片,裡頭有三角波的測試軌。重點在於,只要刻片機刻得出三角波,這種尖銳的波形,頻譜的成分就一定會到數十個 kHz。早期的刻片機,要刻出三角波應不會是難事。但要刻出20kHz 的正弦波而不失真,是有困難,這就是頻響數據不會太高的原因,因為頻響幾乎都是以正弦波來測的。但刻進去的音樂訊號裡,不是正弦波,會有高於頻寬數據的成分,是極度可能的。因此重點在於,除了頻響的定義之外,還要考慮頻響是如何測出來的。
下面這錄影是播放英國版 London Blue Back FFSS 的卡門歌劇全曲,然後用 Multi Instrument 軟體的頻譜分析功能觀察:
https://www.facebook.com/brtsai/videos/10155227956234840/
下面是靜態圖,卡門序曲的鈸敲下去時。動態有看到高至 30 kHz 但照相只捕捉到 24 kHz 左右: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5227970809840&set=gm.1384203814935625&type=3
唱片版本確認: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5227931839840&set=pcb.1384193701603303&type=3
結論:多數人其實不清楚頻響的定義,也不知道頻響是如何測出來的。當初說刻片機的頻響到 16 kHz,指的是是在那處減弱了 -3dB,並不是就完全沒了,其實後面還可能還有很長的 「尾巴」。
Monday, May 22, 2017
Wednesday, May 17, 2017
複習頻率響應的定義
大家常在講頻率響應,但多數人其實不清楚頻響的定義。例如,當數據說頻響到 16 kHz,多數情況是在那處減弱了 -3dB,不是就完全沒了,其實後面還可能還有很長的 「尾巴」。
有耐心者可以溫習一下定義: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requency_response
有耐心者可以溫習一下定義: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requency_response
Monday, May 8, 2017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