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7, 2021

DS Audio DS-E1 Cartridge and EQ Combo

 

DS Audio’s latest optical cartridge/phono-stage combo, the DS-E1, while priced at the low end in the lineup, achieves a performance level well beyond expectation. It retains most of the key sonic signatures of the top-end model with just slightly lower resolution and dynamic punch. In terms of background noise level, transient speed, and tonal accuracy, the DS-E1 is obviously ahead of conventional transducers at the similar or much higher price bracket. The clean, accurate and harmonic-rich reproduction of well-recorded piano music will quickly dispel any doubt the DS-E1 being one of the best buys in the analog-gear market today. Strongly recommended.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21

理解Graham Phantom系列唱臂的Magneglide機構

 國內的黑膠玩家,尤其是專門追求高價器材的人士,大多對Phantom系列唱臂的設計缺乏深入的瞭解,又被「不夠貴等於不夠好」的心態制約,有些人用了沒多久就嚷著「只適合聽日本流行歌」。殊不知,它應該是在反應系統裡的最弱一環(the weakest link),很可能只是唱頭調整,唱放負載等環節還不夠完善。而且相對於其它唱臂,Phantom的最大優勢之一,可以精細微調azimuth/HTA角度,如果不去用電腦化工具輔助觀察,根本無法體會。任何人若有機會看著電腦數據,一邊微細調整旋鈕,一邊觀察兩聲道串音數字,以0.1dB的極小差距,逐漸逼近0的理想狀態,一定會對這支唱臂產生高度的敬意。我接觸調整過的高中低價位唱臂這麼多,幾乎沒有其它臂可以達到這境地。這也代表了,很少唱臂可以像Phantom一樣,讓使用者可以將唱頭針尖調整到與唱片溝槽最密合的地步。在裝同一個唱頭時,其它臂或許在某些音質面向,例如低頻更飽滿或高頻更飄逸,可以超過Phantom,然而在唱頭性能最佳化方面,幾乎找不到其它唱臂可以調出同等針尖精確密合程度的聽感。這也展現在音質上,把唱頭裝在Phantom,表現通常都是最穩定而細緻。

Phantom臂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在物理上屬於neutral balance,質心高度位於軸心,所以不會有回歸到原始位置的傾向,而且針壓不會因唱片高低起伏而變化。以neutral balance方式來工作的唱臂雖不普遍,但還是在市面上存在,像Technics SL-1200G上的唱臂,就是如此。然而絕大多數neutral balance的唱臂都是一般滾珠軸承的設計,側向不會旋轉運動,比較容易處理。而在單點軸承,要在neutral balance的條件下,維持側向穩定,就變成相當大的挑戰。Graham先生想出的方法,是用嶄新的Magneglide機構來維持側向的穩定,同時還可提供穩定的抗滑作用力,還有精細的 azimuth/HTA調整。

Magneglide機構的組成核心,在於一個質量僅10克,水平向的高精度,ABEC-7規格輔助軸承(與SME V唱臂用的軸承相同精密度)。而因為該軸承的組件多數都靠近中心位置,所以旋轉動作時有效質量會更小更靈敏。這個輔助軸承與唱臂的單點主軸承,並沒有實體的接觸,而是以磁力作用做耦合。所用的二個釹合金磁鐵,都在單點主軸承的軸心高度,而且其連線正對著軸心。抗滑錘及滑輪組,則是以絲線掛在這水平向的輔助軸承上,所以抗滑力是藉由磁力,間接地施加於唱臂主體。這不像絕大多數的唱臂,抗滑的滑輪組都要掛在唱臂主體上某處。

這樣的安排,有幾個巧妙之處。1)調整azimuth/HTA的機溝,如果要精細,肯定要有相當的複雜度與質量。這樣做的話,可以完全獨立於唱臂主體,不增加主軸承的負擔,也不影響唱臂的質量分佈。2)從上方觀察,兩個磁鐵的連線方向,與主軸承軸心對齊,且不是與臂管垂直,而是與唱頭蓋,也就是唱頭針桿的方向垂直。所以在唱頭唱臂隨唱片高低起伏時,沒有相對於軸心的力矩,不會產生阻撓。此外在調整azimuth/HTA時,唱頭只有側向的翻動,VTA/SRA比較不會受影響,也是Phantom可以支援極微小精細調整的原因。其它的單點臂,像是我的Immedia RPM,調整azimuth/HTA時整個唱臂翻動的方向,與唱頭針桿方向並不垂直,因此無法調整到如此細微。3)抗滑的機構與唱臂主體不是機械耦合,而是用磁力,因此任何抗滑機構的動作,不會立即傳遞至主體,會因磁力的隔空作用,達到和緩的效果,比較不影響到主軸承的動作。而播放時側向力的生成與變化,先天上就不會急遽改變,所以將暫態的小變化濾除,是有其正面的意義。4)透過水平軸承的制約,讓唱臂主體的橫向移動穩定,不像其它的單點臂會有搖晃的情形。尤其是在抗滑機構拉扯之下,一般的單點設計,無可避免會有翻動的情形,改變azimuth/HTA。從外圈唱到內圈,測量到的串音差可能就會有超過數個dB的變動。

常遇到一些自認內行者會說,他這樣的作法,用了兩個軸承,不算是真正的單點軸承臂。但這樣講起來,市面上所有的單點臂,只要是有抗滑功能的都不能算是單點。抗滑機構的滑輪或吊鉤,機械原理上其實就是另外一個軸承,而且這個軸承的精密度相當低,還透過絲線直接連接到唱臂主體上。任何抗滑機構動作上的微小不順暢或顫動,都會直接影響到主軸承的運作。相較之下,Phantom用了高精度的輔助軸承,而且以磁力耦合來傳遞抗滑力,在工程上是高明很多的作法。而且,既然azimuth/HTA是最敏感的參數,如果抗滑機制動作時,因抗滑力的大小改變而影響到角度,就會造成播放時唱頭的工作條件持續變化,很難維持音質穩定狀態。像是我的Immedia RPM唱臂,由於抗滑機構的牽扯,從內圈到外圈時,azimuth/HTA都會有所不同,調整上很難達到精確的地步。


Wednesday, September 8, 2021

聽不出來?那你是***

 如此的語法,對眾人是以上對下,condescending的態度,已經認定自己是絕對最懂/正確/最好,別人認知與之有所不同,必然是不對/不好/無知。 這對建立/維持威信,在某些程度上是很有效的,因為多數人並沒有能力去思考辨別對錯。

常用此招式者,如果比較對照其前後言論,有時會得到很有趣的結論。例如,

1:聽不出來?那你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

2:聽不出來?那你真幸福。

1裡的意思,聽不出來是無知。但2又說是幸福。所以1與2合體,是否代表無知就是一種幸福?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21

AVID Pulsare II Phono Stage

 

Further improved on the highly-acclaimed first generation, the AVID Pulsare II phono stage clearly reflects the well-respected brand's ongoing tradition of solid engineering design and execution. The overall build-quality is exceptional and all knobs/switches are highly user friendly. In listening, the full-bodied, in-the-flesh presentation, along with state-of-the-art bass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es the Pulsare II from typical solid-state electronics. On the other hand, its fully-balanced circuit delivers ultra quite background and sense of ease with diminishing distortion level even when handling explosive musical passages, surpassing most tube-based offerings. The four selectable gain levels, coupled with wide ranges of impedance and capacitance options easily adjustable by users,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hance of optimal matches with a diverse range of cartridges.

Even though the list price is far from inexpensive, the Pulsare II is still an excellent value with all its virtues figured in. People who are shopping for a phono stage in the 10k USD range should definitely grab the chance to audition this device, preferably with cartridges of various designs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quality and versatility of the Pulsare II.

關於「好聽」的辯證與現實

 

在形容音響系統或器材的聽感時,我極力避免用「好聽」這個詞。而且在與別人的討論中,如果有人說「好聽」,我一定要求他們用精確一些的話語來表達且說明清楚,好聽在哪裡,音質的特性到底如何。對我來說,「好聽」與「好吃」或「好看」等字眼一樣,有太多的模糊地帶,而且牽涉了大量的主觀成見在內,講了幾乎等於白講。因為A某覺得好聽,B某不見得覺得如此,甚至覺得不好聽。而且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一樣的心理生理狀態,同樣聲音引發的感受都會有相當差異。

PS Audio的主腦Paul McGowan在一篇感想文裡提到,即使是不經任何電子線路拾音放大的現場演出,如古典音樂會,幾個人所得到的音質印象都會有極大的差異。既然如此,聽一個系統或某器材的音質,眾人的評估分布會南轅北轍,就完全不意外。而且,我遇到很多的音響玩家,堅決認為自己的系統比現場好聽,所以幾乎不去聽音樂會。(有趣的是,我這幾年在台灣聽音樂會,除了幾位固定會出現的朋友之外,也鮮少遇到發燒友。)所謂「比現場好聽」,其實包含了很複雜的議題在內。這裡「好聽」所代表的,所指的很可能是enjoyable,亦即從其中得到樂趣的程度。沒有錯,在音樂會如果座位不理想,其過程所得到的滿足感,顯然比不上在家裡聽自己的系統。但純粹就音質來說,同樣一個演奏,如果經過錄音再播放出來,就如同風景拍成影片,資訊量的損失與失真肯定大幅惡化。

驗證數據有效性與詮釋數據

 

著名喇叭設計師Andrew Jones(現任職於Elac)在接受訪問時提到,想要瞭解一個喇叭的性能,要蒐集很多的測量數據,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與經驗來詮釋數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他們在專業領域所用工具之複雜度,顯然不是一般沒受過訓練者可以駕馭。即使是已經稍微簡化的工具,像我在測量空間與喇叭音效的OmniMic來說,如果沒有相當的基礎概念來設定麥克風擺位及各種測試參數,而且還要能判別數據是否「乾淨」(clean)「有效」(valid),隨便去測出來的東西可能沒有意義,甚至會因此而得到錯誤的推論。

而像是用來調整黑膠播放設定的軟體工具,如Adjust+ AnalogMagik,除了要能判定測得數據的有效性,還要從數據上推導出調整的方向與幅度。同時因為各個參數的連動關係,要來回數次,才能逐漸逼近最佳的狀態。這也意味著,即使是同樣的器材,使用同樣的工具,不同人士調整得到的最後結果,都不會完全相同。例如以調整VTA/SRA為例子,用不同測試唱片的IMD測試訊號,AnalogMagik都可以報出IMD數值,但在調整到最低值的過程,每一張測試唱片所得到的最佳VTA/SRA設定不會是完全一樣的。使用者要在考慮各種狀況之後,決定該以那張測試片為主要參考的基準。還有最後在試聽時,要驗證調整設定有正面的聽感效果,然後決定是否還需要微小修正。因此「人」的因素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在影響最終的結果上,佔了很大的成分比例。

設計/製造唱臂的難易度

 

以前曾經訪問過幾位從事設計生產黑膠播放器材的國外業者,包括著名的Lyra 主腦人物Jonathan Carr。他們表示,在唱盤,唱頭與唱臂三種器材之中,唱臂是最難做得好的。

與其它音響器材明顯不同,大多數唱臂基本上可說是純機械性的東西。其主要工作機能,不是用電子元件,都是靠機械零組件的實質運動來達成。比起高科技的電子類產品,它可以歸類於「低科技」,所運用到的原理及知識都是20世紀甚至19世紀的傳統科學。因為如此,一般人常誤以為設計製作唱臂是件簡單的事。所以也有不少人拿市面上現有的零件(例如高爾夫球桿等)來加工拼湊,就成為一支可用的唱臂。我之前也說過幾次,這樣來聽黑膠也是可以,就看每個人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若要的是「好聽」,無視失真,音染或解析度的問題,弄出「圓潤」「厚實」而自己認為順耳的聲音,許多人可能就會認同。甚至只要能說善道,講出令多數人搞不懂真相的廣告辭令並樹立權威,就可以將許多人「催眠」,使之相信這樣就是「好聽」。然而如果要的是精確,高傳真低失真的表現,那就另當別論。這時想要做出經得起嚴格測試檢驗的優秀唱臂,就會成為挑戰性極高的事。不但需要紮實的機械物理知識基礎,甚至還可能得動用到電腦模擬演算來做力學分析,判定材質,形狀,長度,質量,質心等參數的交互作用,才能找出工程上的最佳妥協。

設計製造唱臂的主要挑戰,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唱臂本身是無法發聲的。一定要安裝唱頭,而且還要靠唱盤來提供動能,才有辦法作用發聲。而各式唱頭與唱盤的種類不勝枚舉,若想讓唱臂在各種情況的搭配下,都能發揮當初設計時所追求的性能表現,可說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