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就曾經提過,唱盤在音響系統裡扮演的角色,在某些方面,與後級擴大機相當類似。它們都是能源的供應者,用來驅動本身無力製造能量的被動元件。唱頭要發出電能訊號,靠的是轉盤提供的轉動能量,來讓唱針隨著唱片溝槽的上下左右起伏來運動。所以,轉盤所提供能源的純淨程度,會直接反應在唱頭的訊號輸出。以前 Linn 的老闆 Ivor Tiefenbrun 就常說,在播放黑膠的唱盤,唱臂與唱頭這三者中,唱盤的角色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會去關心唱盤的轉速是否正確,有沒有很接近每分鐘33又3分之1轉或45轉。但其實,轉速如果快或慢了一點點,在穩定的狀態,除非有過人的絕對音感,多數人其實聽不太出問題。然而轉速如果不穩定,在播放音樂時,只要稍有經驗的人士都可以察覺。
轉速的不穩定,主要有兩種現象,顫抖率(flutter)及轉速飄移(wow)。顫抖率指的是短時間,幾秒鐘內的轉速變化,特別是鋼琴的錄音,在顫抖率較高的情況,人耳很容易聽出問題。如果只是稍大些,敲擊感會軟化。如果超過一定程度之上,尾音就可以察覺出抖動的現象。而轉速飄移,是相對上比較長期的現象,可能在數十秒,或幾分鐘的時間,轉速會慢慢地改變。這雖然不會立即影響聽感,但一段時間之後,轉速的變化,也會令人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