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23

唱臂奇特/複雜就是好?

 近年也出現一些,不按牌理出牌,或構造複雜到不可思議的唱臂。像是沒有補償角的超長或超短臂,還有眾多以各種奇特的機構來達到正切循軌的臂。

沒有補償角的唱臂,主要訴求是不用抗滑機構。但事實上,與之搭配的唱頭針桿,並不會是完美平行於臂身且正對著唱臂軸心點。只要稍稍有偏離,向內或向外的側向力還是會產生,與直線正切臂的情況類似。這個問題,我也實際地在自己擁有的直線超短臂驗證過。因此這類唱臂,應該還是需要提供抗滑設施,唱頭的工作才能處於最佳狀態。而沒有補償角,幾何上的循軌角度誤差必然會較高,播放時二次諧波失真較多,因此會給人聲音厚實溫暖的感覺,但是整體透明度會受限制。

至於在支點臂要達到正切循軌的目標,無可避免,必然會使用到多個軸承,且搭配複雜的機械結構。各個軸承的精密度與滑潤程度,都要在理想狀態,否則唱臂由內而外運動時,將會阻礙到唱頭的運作。而在高溫潮濕落塵量高的環境,這麼多個暴露在外的軸承,只要其中一個的工作性質開始有變化,就會產生阻礙。在我檢查測試過的眾多唱頭之中,大部分針尖一側磨損,或者線圈被拉歪的情況,都是安裝在正切臂。

近年來黑膠唱臂之趨勢

 近年來黑膠復興,除了經歷過低迷時期的一些老廠牌之外,從事黑膠器材製作銷售的新廠牌也不斷冒出來。另外由於金屬/機械的精密加工日漸普及化,每隔一段時間,新奇外觀的唱臂也會在市面上出現。在1980年代之前的黑膠全盛時期,黑膠是聆聽音樂的最普遍手段,其它媒體的選擇不多。而當前各種數位媒體垂手可得,會進入黑膠領域並購買黑膠器材者,分析起來多數並不完全是為了聽音樂,有很大部分動機是出自於「好玩」與「擁有」的心態。  因此價格高,材質/外觀越是與眾不同,或工作方式特別新奇有趣的器材,即使對播放音質的正面效益不大,甚至有負面效應,還是會有不少的追隨膜拜者。尤其是黑膠唱臂,以超高價格,或嘩眾取寵方式來博取關注及消費者青睞的產品,比比皆是。有紮實理論基礎,加工精密的產品,卻反而常被冷落。

Tuesday, October 24, 2023

唱臂長/重就是好?

 以前的年代,12吋唱臂並不多見。近年來的趨勢,唱臂的長度長,質量重,似乎已經成為高價品的必備條件。除了12吋臂幾乎每個廠牌都要有之外,還不時出現更長的機型。去問用家為何要購買價錢高出甚多的加長版本,多數的回答是「循軌誤差較小」,「所需抗滑力較小」。

然而從學理上去分析計算,以同樣切線(例如Loefgren A DIN)安裝調整唱頭至完美的狀態,12吋臂比起9吋臂的最大循軌誤差,只有很小的一點點好處。況且一般人以視覺方式安裝調整唱頭循軌角,即使用了最好的工具,唱頭的安裝也無法完美,而且誤差的角度都會超出長短臂之間的差異。

至於長臂所需的抗滑較小,更是認知上的謬誤。許多人以為唱頭安裝處的補償角(offset angle)在長臂上較小,就會引發較小的向內側向力。而事實上,向內側向力的來源,是針尖與溝槽之間的摩擦力方向,也就是唱頭針桿的延長線,與唱臂軸心之間的直線距離形成力矩。而這個直線距離,不會因補償角的大小改變。所以同樣的唱頭,裝在同型唱臂的長或短版本,播放時所產生的向內側向力是相同的。

而較長臂連帶造成的是質量較高,同樣的唱頭與之搭配,必然會得到較低的低頻自然共振點。這對阻尼硬的唱頭是好事,但是阻尼較軟者就會有共振點過低的問題,音質暫態顯得偏遲鈍,低頻似乎更突出。現今市面上許多長臂的質量都超高,主要為的是顯得有份量而值得其高價位,幾乎所有唱頭裝上去都會有共振點過低的現象。而一般消費者對這都沒有概念,反正唱臂較長,看起來滿足。而且付出較多的金錢,得到的音質不同,心理上就認定必然是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