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3, 2023

氣浮正切臂的先天優/缺點考量及性能最佳化原則之4:供氣與氣路維修保養

 在氣浮軸承,壓縮空氣取代了一般軸承的滾珠或刀鋒,所以空氣也等於是軸承的一部份。供氣不但是讓它能正常運作而已,而且供氣的品質會直接影響到軸承的性能。首先要考慮氣壓的穩定,任何壓力變動或振動都會反應出來,影響到音質。如果幫浦的輸出壓力不高,使用時幫浦需要持續打氣。不論是多安靜,振動多小的幫浦,它輸出的壓力必然存在固定週期的小起伏。氣瓶的角色,就像是電容器處理電壓的波動,可以讓氣壓更接近恆定。理想上最好要整合高壓幫浦與氣瓶,而且裝設了氣壓迴路控制,在氣瓶壓力到達設定值時,就會自動停止幫浦動作,僅由氣瓶供氣。而幫浦如果僅在壓力到低水位時才動作,平常都由氣瓶供氣,就可以讓氣壓更穩定起伏更小。

另外還要注意保持整個氣路的清潔,因此幫浦種類的選擇,要以無油式的優先,否則長久下來,氣浮軸承會容易被殘油卡住。從幫浦出來的壓縮空氣,也一定要將任何水分/雜質都過濾乾淨。尤其是像Air Tangent的圓管,出氣孔非常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地步(如圖1),更容易被雜質卡住,影響出氣順暢。因此建議使用氣浮臂的用家,最好要要定期保養整個供氣線路。同時氣浮臂軸承也要仔細檢查清理,否則性能可能逐漸低落,摩擦力越來越大。

氣浮正切臂的先天優/缺點考量及性能最佳化原則之5:接地與震動處理

由於氣浮臂是在一層空氣上活動,與安裝處的唱臂座沒有固態接觸,即使臂管是用金屬材質製成,在電氣特性上,臂管是屬於漂浮而沒有接地的狀態。因此,如果看到氣浮臂的輸出只有4條線,表示臂管與唱頭並沒有接到地。目前見到的唯一例外,是London Reference,有特別接一條地線至唱頭蓋,因此總共有5條導線出來。其它的氣浮臂,如果是裝電感量低的MC唱頭,也許還不會有問題,但如果裝電感高的MM頭,附近又有馬達等干擾源,就容易產生感應的哼聲。

ET2為例,它的臂管是非金屬材質,臂管內的訊號導線有金屬屏蔽網包覆,這是正確的作法。但是導線離開臂管之後,卻沒有將金屬屏蔽網的導體延伸至唱臂外讓使用者可以去接地,這樣電磁屏蔽作用會非常有限。我安裝ET2的位置,距離實驗室裡Immedia RPM2唱盤的馬達相當近,用電感量高的MM唱頭例如Audio Technica AT95E,就會感應出哼聲。在嘗試各種方法後,目前是用一條細小的銀線,直接將金屬隔離網連接到唱臂塔的接地螺絲(如圖2),這樣就能將哼聲幅度降低20dB左右,整體安靜度與音質細膩度也大幅提升。因為這線只是一般導線拆開後的其中一蕊,因此質量與硬度都很低,測試結果對氣浮軸承的移動沒有影響。當然最理想的方法,是讓這蕊線連同原來的訊號線從軸承的橫管穿過一起出來,但這需要不少的拆解組合功夫,就等以後再說了。

另外,由於氣浮臂是浮在空氣上,對外界傳來的震動,會比其它軸承臂要來得有免疫力。但反之,對於唱頭播放時產生多餘能量的傳遞,都會比傳統臂要差一些。而且,從進氣管連接處也會傳來幫浦運作及氣流產生的震動。我用了老式的有線電話話筒的捲線(光滑商場附近有賣),將進入唱臂前的氣管纏繞拉緊,用來抑制殘餘的震動,在音質上對整體透明度與低頻解析有相當大的幫助。如果有主動式除震台,可以將氣管靠在或鎖在除震台上(如圖3),藉由主動除震將殘餘震動消減。像是Zorin氣浮臂,由於所需氣流量大,即使加了氣瓶,幫浦還是要持續運作。將進入唱臂前的氣管,用螺絲鎖住固定在Accurion主動除震台上,音質上有非常明顯的進步。

結語

氣浮唱臂,如同各種唱臂設計,不管是傳統滾珠,單點,雙點,類單點,或各種正切式,都有其先天的優缺點。設計者在選擇了一種基本工作原理之後,就要想辦法去將優點發揮至最大化,將缺點最小化。而且一般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驗,累積使用者經驗回饋,理解到它的缺點所在然後加以改良,才會逐漸得到接近成熟的產品。此外,以前在專欄文裡數次提到,由於唱頭的特性千變萬化,一支唱臂很難照顧到所有需求。所以用家在搭配時,也要花點心思,並非用簡單的價位思維就必然會有良好結果

氣浮臂的主要設計目的之一,是為了達到正切。但也付出許多其它方面的代價,而且如同前面討論,調整使用與保養等方面,有許多與一般唱臂不同且相對不便之處。Stereophile 雜誌的主筆 Michael Fremer就主張,以他的經驗,這些小問題累加起來,使得氣浮臂的弊多於利。但是,也還有許多的氣浮臂的擁護者,堅持它才是王道。據我這些年來測試各種氣浮臂的經驗,如果調整設定正確且與唱頭搭配良好,氣浮正切臂的確有些音質方面的優勢,是一般唱臂無法達到的。數十年的友人,黑膠教主L先生,從20多年就前開始使用氣浮臂,至今歷經多次維修保養,都未曾改用其它唱臂為主要參考臂,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