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食物的技法,有分成加法與減法兩種。前者是在食材本身的特性之外,再加上其它調味品來增加風味。後者則是將食材裡令人不快的味道去除,去蕪存菁留下好的部分。任何音響玩家對調聲,都有自己的認知,看法甚至成見/偏見。而歸納起來,多數人都是以「加法」為起點,就是聽到系統音質有什麼不滿意,就直覺認為是某方面缺了什麼,然後用某個器材,線材或墊材,來添加東西並補上心中認定的缺口,例如使得低頻更低沈飽滿,中頻音色更漂亮,高頻更延伸等等。然而實際上,除了換喇叭之外,這些作為並不會明顯改變可聽範圍的頻率響應,頂多是泛音分佈有所不同,造成人腦對聲音覺知的改變而已,這只要用適當工具測量一下喇叭在房間的頻率響應,就會立刻明瞭。等聽了一陣子之後,由於原始的根本問題還在,又開始會覺得有所欠缺。這就是完全仰賴自己的聽力與直觀判斷,卻缺乏理性輔助與制約的典型行為模式。
我建議的思考方式,終極目標在於將原始錄音不多不少地完整表現出來。手段上則是以「減法」邏輯為出發點,降低任何「可察覺」的失真,並且排除呈現錄音內容的障礙。當聽到系統有缺點時,絕不馬上怪罪到器材上頭,而去思考探究:這是由哪一種失真所造成,然後有哪些方法可以去排除。至於可察覺到的失真,除了黑膠播放器材調整不當造成音源本身的失真之外(以後另文討論),最常見也影響最大的是,喇叭與房間的交互作用,形成頻率響應上有明顯凹凸的問題。尤其是低頻響應如果有嚴重凹凸,所影響到的遠不僅是低頻本身的聽感,對中高頻的感知也會明顯隨之改變,這是人腦天生的反應,學理上稱為psychoacoustics現象的一種。也就是說,只依賴聽覺直觀判斷,人耳其實很容易被欺騙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