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人蔘是極高貴的補品,所以形容某東西很貴,就叫「貴蔘蔘」。在台灣音響界,有不少人以「蔘仔聲」來形容高價器材的聲音。前一陣子,我到台中去給幾個朋友示範使 用Adjust+ 軟體來調 唱頭的 azimuth,在路途中聊到這方面話題。
的確,貴的器材,聽起來真的會與平價機不一樣。但從測量的數據,例如頻率響應,失真率等來看,其實分不出來多大的差別。仔細分析起來,聲音上的差異,主要在於「安靜」與「細緻」的感覺。貴的機器,廠方一定是花了不少功夫作所謂的「voicing」,這就就像是鋼琴等樂器的調音一樣,花功夫作出想要的音質特性。在多數的器材,主要也就是在電源和/或震動控制上面做文章。說穿了,就是改變各種諧振特性和電源濾波/儲能方式。
所以,反過來想,如果把外在的震動消除,然後用最純淨的供電給器材使用,那高價與低價器材之間的音質差別,是不是應該會變小?
我常勸一些發燒友,聲音要升級的話,投資在一些相對便宜,卻在根本上可以改進電源與避震,且實實在在有科學依據之工作原理的器材。它們看起來不sexy,然而其使用結果,幾乎都無例外的可以朝向所謂的高貴音質,邁進一大步。例如 Stromtank,PS Audio 的Power Plant電源產生器,和Vibraplane 或 Newport等廠的氣浮避震平台,甚至頗貴的高科技伺服控制的主動除震平台,雖然不便宜,但比起那些貴到不可思議的器材/墊材/線材,要合理多了。在聲音上的投資報酬率,不知高出N倍。
但是,聽從我建議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願意去花不像話的大錢,買外觀富麗堂皇的器材,而放在極高價但沒什麼實質減震效果的音響架。然後用牆上出來,往往充滿雜訊且波型扭曲的電源去驅動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