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臂的抗滑調整,並不需要將所有的阻尼/懸吊受力完全抵銷,目標在於讓針尖在播放各種強度訊號時,還可隨溝槽完全自由活動,不受干擾阻撓即可。而重點在於,要以什麼方式來判定,針尖運動是否受到干擾。光是靠聽音樂訊號來判定,也許不會失真破聲,但如上期的文裡所說,音場會不對稱。有人用mono唱片來聽,是否左右聲道平衡,但實驗顯示,抗滑力大小對mono平衡的影響很微小,對串音(crosstalk)的影響還比較大。將來這會在關於azimuth/HTA的討論中分析說明。
也有一些人士會用播放光滑面,例如LD片或無溝槽唱片,看唱臂被帶動的方向來調整。但事實上,這是用唱針尖端與光滑面產生的摩擦力,與播放訊號時,針尖兩側真正接觸溝槽處有所不同。例如圖1裡的針尖,它的最尖端(亮點處)是加工成為類似小圓錐,而真正與溝槽接觸摩擦處,是在尖端向外延伸的兩側銳利稜線。所以用這方法,是可以得到側向力作用方向的概念,但無法得到正確的抗滑設定。據我測試過上百個不同唱頭的經驗,如果唱頭是用類似上述線性接觸類的針尖,用這方式調整的抗滑會不足。如果是圓錐針尖,則常會得到太強的抗滑設定。
先前我們已經說過,唱頭針尖/針桿與內部阻尼受側向力之狀況,無法直接得知,必須播放測試訊號來間接觀察。幾個主要原則:
· 播放標準測試訊號如300或315Hz之mono正弦波,從觀察左右聲道波型是否失真,與兩聲道THD(總諧波失真)數值是否接近,藉以得知針尖左右運動時,是否受到阻撓。以下為抗滑不足的指標:1)示波器顯示右聲道(紅色)波型有缺陷,左聲道(綠色)完整,如圖2。2)兩聲道波型都有缺陷,代表訊號強度已經超出唱頭本身的循軌能力。但右聲道相對較嚴重,如圖3。3)通常這會在測試訊號強度不夠高的時候發生:兩聲道都沒有明顯缺陷,但右聲道的THD值較高,而且頻譜分析顯示右聲道高頻失真較多,如圖4。但這時最好以高強度的訊號,再測試確認。
· 反之,抗滑過度的指標,就是將上述的左右聲道行為對調。
· 抗滑正確的指標為:在播放高強度(+16dB或90 micron以上)的訊號時,1)兩聲道波型都完整,且THD數值接近,如圖5。2)兩聲道波型都有缺陷,代表訊號強度已經超出唱頭本身的循軌能力。但若缺陷形狀接近對稱,且THD數值接近(這個測試的唱頭,先天上右聲道THD稍高)如圖6,則代表抗滑設定適中。
· 如果不用儀器測量,則以聽覺來判斷兩聲道失真大小是否接近。測試訊號本身聽起來是「嗚」的聲音,而失真是「滋」的較高頻率。重點在於調整抗滑,使兩聲道的失真聽起來響度接近一致。需注意:訊號強度要達到或超過唱頭循軌能力的極限,可聽見的失真才會出現,也才有足夠鑑別度。
· 測試訊號必須達到足夠強度,才能讓針尖針桿有足夠的振動幅度,顯現出阻尼受力狀況是否平均。例如HiFi News測試唱片,至少要用到+16dB強度,最好能用到+18dB。如果是Ortofon或ClearAudio測試片,則至少要用到90 micron強度,最好可以用到100 micron。
· 測試時要涵蓋外,中及內圈位置。雖然抗滑的需求,不因訊號強度或內外圈而改變,但許多唱臂的抗滑作用力的強弱,卻會隨內外圈位置而明顯變化。若在內與外圈得出不同的最佳抗滑設定,建議以內圈優先。這是因為黑膠唱片的內圈,同樣的訊號量,比起外圈要刻入縮短一半左右的距離內,先天條件較差。所以任何循軌失真都更容易顯現出來,
讓耳朵察覺。